人民网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孙红丽)在国务院新闻办31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副部长李成钢表示,我国外贸“绿色化”速度正在加快,总体上呈现三个显着的特点和趋势。首先,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外贸发展新动力。国际组织预测,到2030年,电动汽车、太阳能、风能等产品和技术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1万亿美元,是目前规模的5倍,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中国绿色低碳相关产品出口表现良好。比如,今年前三季度,风电机组及零部件增速超过30%;经验光伏产品销售额连续四年突破2000亿元;去年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电动铁路机车、电动摩托车、自行车等绿色交通车辆出口也保持强劲增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节能环保家居用品、再生纤维纺织服装等绿色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这些都表明,绿色贸易为我国外贸规模稳定和结构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绿色引领外贸供应链全面升级。近年来,我国外贸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升级迭代上,还体现在整个供应链的深度变革上。关于研发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绿色理念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例如,据研究,第138届广交会推出的新产品中有47%融入了绿色设计理念。在生产方面,企业将在原材料、能源利用、工艺等方面不断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绿色低碳特性。例如,一些企业利用废旧蝙蝠生产泳衣,广受海外客户青睐。物流方面,外贸运输使用清洁能源车船,碳排放持续减少。这些都是外贸及供应链行业绿色转型的生动缩影。三是从“销售产品”升级为“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当前,国际市场青睐的不仅是中国优质的绿色产品,更青睐包括技术、服务、人力等在内的一整套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企业向沙特出口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并提供整套节能减碳非设计施工解决方案,帮助当地建设30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中国企业还为坦桑尼亚提供了包括新能源公交车在内的一整套快速交通解决方案,提高了当地城市的通勤效率。这些变化清晰地体现了中国绿色贸易的竞争力。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趋势,进一步融入和提升中国绿色贸易服务世界,更好地与世界分享绿色低碳成果。”李成刚说道。